本文首次發佈於魔法紀錄英文Wiki,待翻譯和整理。
《海边的缎带》分析
開始閱讀前……
開始閲讀本文前,建議您首先讀完《海边的缎带》劇情!
簡介
《海邊的緞帶》劇情由劇團狗咖喱執筆,其風格和《魔法少女小圓》(下簡稱《魔圓》)頗有相似之處,因此也導致了一些相似的誤會:《海邊的緞帶》是「恐怖故事」嗎。本文認為,正如將《魔圓》簡單地當成「致鬱系」是不得要領一樣,類似地,《海邊的緞帶》比起「恐怖故事」,也許更像是「悲劇」。
《海邊的緞帶》劇情有兩條線索:一條(下稱「明線」)是曉美焰視角敍述的海濱之旅,另一條(下稱「暗線」)則圍繞夢乃夕乍(小夕,ユゥ,Yuu;名字可能取自著名日本作家夢野久作)和小圭(ケイ,Kei,本名不詳)的關係展開,透過夢乃夕乍的日記講述。小夕和小圭均是即將畢業的高中女生。值得一提的是,暗線兩人的暱稱連起來讀是「
欲理解劇情的兩條線索,我們需要瞭解日本一種獨特的美學觀念:物哀(もののあはれ mono no aware)。目之所視、耳之所聞、身體之所觸及,皆可觸發萬事「無常」的哀愁,類似中文所講的「觸景生情」。與西方基督教文化追求真理、永恆不同,深受佛教文化浸潤的日本更相信「諸行無常」(沒有什麼東西是恆常不變的)。多愁善感的思維,在日本的很多文化符號中都有體現:滿開的櫻花旋即迎來凋零,十六夜的滿月即將漸虧……甚至本劇情中的「夕景」也是如此……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。事物的無常和多變反而又提醒人們:要欣賞轉瞬即逝的每一刻的美好。因此,「物哀」(the pathos of things)在英語中也被解釋為一種“sensitivity to ephemera”——對短暫的事物的敏感性。
本文將通過考察暗線中兩個主要人物的關係,探尋「物哀」的理念如何搭建起了劇情的架構。
香氣的含義
香氣,特別是花香,在小夕的日記以及兩人的對話中多次出現,在主線中也有出現。例子有:
- 无论是多么强烈的香味或回忆,最终都会在空气里飘散消失不见。总有一天,我的存在会被某人的理想而稀释掉。总有一天,某人的正义之举,会让我变得不再是我。(小夕,6月24日)
- 我拿过日记的的手掌间,散发着甜蜜的植物香气。(焰,8月11日)
- 我喜欢和圭聊关于香料的事情。清新的铃兰香、羞涩的芍药香……(小夕,5月2日)
- 这里是某个人的梦里。夜香花的芬芳令人仿佛溺水般无法呼吸。(焰,8月13日早晨)
- 我一边沉入梦的底端,一边又想起了在满是夜香树的海角,圭小姐向我拜托的事情(焰,8月13日早晨)
此外也有對難聞的氣息的描寫:
- 随后感觉到汹涌的海的气息冲进鼻腔。与其说那是海风,不如说是海边的乱石滩会有的气息…
- 我想这是因为房间的门没关好吧。(焰,8月12日)
還有指示方向的氣味:
- “五十铃同学!是气味!这个空间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气味,但鹿目同学身上还有海角的花香!”(焰,在漆黑的空間中)
氣味也可以觸發「物哀」之情。在暗線中,正如小夕日記所寫的那樣,花香可視為暗指小夕和小圭之間短暫但強烈的感情。它也作為明線和暗線之間的聯結,將暗線的人物和場景帶入主線情節,暗示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和遺留下的東西。無論是芬芳的還是難聞的氣息,通讀故事後,我們知道這些氣味背後是甜蜜但又苦澀的愛,所有這些味道都變得帶些苦澀了——而故事整體亦是如此。
小夕和小圭之間是否是真愛?
簡答:是。而且兩人之間的關係是相當雙向而平衡的,並非一廂情願。儘管小夕看似更主動,但這與暗線故事大半從小夕日記的視角敍述有關。我這裏所講的「愛」是愛情的「愛」而不是友愛。狗咖喱沒有使用「愛」或「喜歡」之類的詞語(甚至反而提到了「恨」),卻相當成功地描寫了兩位女孩間最強烈的感情,堪稱本劇情一絕。
從小夕的日記開始處可知,兩人臨近畢業季,小夕希望與小圭上同一所大學,但她得壓低自己的成績才能如此,而這多半會令小圭不滿。她知道,即使立場互換,她也會是這個反應。不過,去一所和小圭所在地更近的大學,至少也能讓兩人相見更容易。
從小圭的角度看,當小夕每天放學後帶着她曾經喜歡的冰棒來見她時,當小夕希望兩人去同一所大學時,她知道自己大概給小夕添麻煩了,或許小夕還以為自己還是小時候那個小圭。她拒絕小夕的好意時,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,而是小夕的未來。
從小夕的角度看,單憑她每天放學都繞路去見小圭,就足見她對有多依賴小圭。而通讀她的日記也能明白,儘管多少有些扭曲,但感情仍然是真摯的。
從小夕的日記和兩人的對話,我們知道,兩人之間常出言不遜,惡言相向,但還是寬容對方,每天都見面然後一起步行返家,這表明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相當穩定。更重要的是,小夕在日記中寫道,她希望「擺脱我們以外的一切,封進瓶中」,沉入「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地方」(而之後兩人的確同意一起沉進大海)。這是她們不顧外面的一切,渴望讓這一關係變得唯一的確據——這種關係,比起友情,顯然更像是愛情。
這份深情在兩人殉情後依然可見一斑:小圭的鬼魂還在海角遊蕩,等待着與小夕重逢;小夕雖然想再次跳下懸崖,但沒有小圭的陪伴,已經沒有勇氣和意義去這麼做了。
不過,應當指出,她們都對彼此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。雖然她們都長大了,但她們的關係卻沒有。她們所愛的是已不復存在的更加「天真」和「稚氣」的曾經的對方,並且隨著對彼此的瞭解加深,意識到「另一半」也是這麼想的。兩人都知道自己變得有些「邪惡」了。她們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「恨」,只得刻意用傲慢、傷人的話來顯露自己陰暗、醜陋的一面,希望打破對方的幻想,但卻發現對方和自己是一樣的。兩人越想要了斷這份扭曲的關係,卻越發現對方是「同道中人」,越無可救藥地渴求理解對方,以及被對方理解。
為何她們要跳下海角,結束生命?
如上所述,兩人之間的愛雖然是相互的,但也是有條件的,而這正是「物哀」發揮重要作用之處。
海角作為劇情的重要佈景,已經暗示了兩個女孩將何去何從。故事中,杏子感嘆道,無論從海角看到的日落景色有多壯麗,海角都是陸地的盡頭。這也隱喻了兩人美麗而短暫的愛在海角盡頭戛然而止。
儘管兩個人珍視彼此,但她們清楚,這份感情在偏離、扭曲、失控。矛盾的是,她們又害怕感情會被流逝的時間抹去。事實上,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發生,因為她們心中的是更「年輕」的彼此,對彼此的愛意漸漸變成恨意。她們無法想像,成為大學生和打工人後,如何還能向對方繼續偽裝和演戲。
這在雨天對話的一個細節處可以得到證明。小夕帶來了小圭小時候愛吃的冰棒,小圭在對話接近結束時告訴小夕,說她幾乎不再吃冰棒了。小圭所疑並非多慮,這可能表明她在小夕的記憶中並未改變;反之亦然。然而,小圭仍然擔心時間會(進一步)改變她們,讓彼此變得形同陌路。小圭也在她的獨白中承認她在偽裝自己,就像小夕早些時候也在小圭面前承認,真正的自己很孤獨,也很依賴小圭。
此外,當她們都意識到自己的施虐心與日俱增,而且對對方做着可怕的事情時,她們明白這是不合乎道德的。但她們想到,若兩人都這麼做將能夠結束自己罪惡的人生,反而抵消了這些行為帶來的罪惡感。
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,誘使她們做出了極端但又有點「合理」的決定:知道這份愛會把她們帶入有去無回的深淵,她們決定在感情最熾烈但即將變得醜陋乃至消失之時,將一切畫上句號。扭曲的感情,而不是外部的環境,令她們做出了這一自殺的舉動。她們身着最美麗的衣裝,用最可愛的緞帶捆綁在一起,縱身躍入了最美的夕景——她們希望在生命盡頭給彼此留下最美的印象,然後和另一半永遠同在。
小夕的最後一篇有日期的日記(8月13日)這樣寫道:
- 最后的遗言已经决定好了。
- “无论转世轮回多少次,都要和妳相遇再结束生命”
- 虽然可能有些普通,可我的生命已经没有除此之外的目的了。
- 我们发誓无论两人会转生成什么模样,哪怕言语不通,哪怕生而相互仇恨,哪怕生在不同的神明之下,也要用这句话来确认彼此。只有这句话是我们就是我们的证据。
- 最后一刻,我在海角尽头将圭紧紧抱住,圭比她以外的一切生命都更美丽。
——通過結束短暫的生命,她們希望這份愛能夠「永恆」。
如何理解兩人的結局?
表面上看,試圖殉情後,小圭沉入了海底,而小夕則被海浪救了上來——否則焰就看不到小夕的日記中8月13日的記錄了。
但小夕並認為周圍的人並不理解自己。她相信真正的自己已經和圭一起沉入海底並死去,但隨後她又疑問:現在的自己又是誰呢?
我個人的判斷是,真正的小夕的確和小圭一起「死去」了。在雨天的對話中,小圭認為一個人的身份是由周圍的人決定的。小夕堅稱每天拜訪小圭的她就是真實的自己。此時,小夕並未否認小圭所說的話,而是闡明只有小圭才能定義她。因此,小圭死去,令世界上再無他人能定義小夕是誰,除非她與別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——顯然這沒有也不會發生。小夕已與社會脱節,即社交性「死亡」了。此外,在故事接近結束的時候,有丘比出現在小夕房間窗前的畫面,暗示小夕與丘比簽訂了契約,小夕把靈魂「出賣」給了牠,在靈魂上「死亡」了。事實上,她在《百江渚实现了愿望》劇情中就號稱「夢遊的亡靈」(我們無法100%確認她與夢乃夕乍是同一個人,但鑑於二者暱稱相同、有許多共同點,是同一人的概率極大)。
而另一邊,小圭的鬼魂還在海邊遊蕩,表明她的靈魂尚未完全消散。據她所言,在與另一個由魔女帶來的講中文的鬼交談後,一切記憶和情感都再度襲來。根據五十鈴憐的判斷,以及「小圓」(小圭)在魔女被消滅後所說的話,講中文的鬼是橡胶的魔女(Paola)的一部分。「小圓」(小圭)暗示,如果沒有那個「女孩」,她自己的精神也會很快消散。在此之前,她懇求小焰代替她,「在夕的灵魂坏掉之前…在她变成把诅咒分给我的那个孩子那样之前」殺掉小夕。這表明魔女的部分力量和詛咒被轉移到了小圭的鬼魂身上,並把她變成了一個在海邊出沒的惡靈。我們不知道小圭的靈魂是否知道魔法少女或魔女是什麼,但她想說的很可能是「請在夕成魔女之前殺了她」。
簡而言之,小夕肉體上活下來了,但靈魂已經死去,而小圭相反,雖然肉體上死去,精神卻以一種可怕但又可憐的形式活着。
順帶一提,個人猜測,說中文的鬼也許曾經是小夕的前世,因為小夕和小圭曾發誓:「無論轉世輪迴多少次,都要和妳相遇再結束生命……哪怕言語不通……」考慮到把這個中國鬼魂帶上岸的橡膠魔女,其性質是「反彈」,使魔的職責又是「浮力」,也許就是這個魔女將緊緊綁在一起的兩人分開了。這樣一來,她和小圭一同被焰消滅,在靈魂上確是「相遇再結束生命」了。(只是個人毫無根據的猜測。不要太當真。)
影射《魔圓》劇情?
「圭!我就在这里!『无论转世轮回多少次,都要和你相遇再结束生命』!」當小圭附身在小圓上時,焰喊出了小夕和小圭的遺言,讓小圭相信她就是小夕。這話有什麼弦外之音嗎?該活動劇情的最後,小焰回想起小圭的懇求時,堅稱自己「沒有立下什麼約定」。小圭最終只是落得一個魂飛魄散的結局嗎?
當被小圭的鬼魂附身時,小圓不再代表自己,而是代表小圭;同樣,當小焰試圖扮演小夕的角色,喊出遺言時,她就是小圭要找的小夕——即使在小圭的精神消散後也是如此。也就是說,小圓就是小圭的後繼者,而小焰是小夕的後繼者。
夕和圭的誓言對小焰而言應該似曾相識。「我想讓和鹿目同學的相遇重新來過。不是作為被她保護的我,而是成為保護她的我!」——這是焰成為魔法少女時許下的願望。但之後等待她的卻是未能保護小圓的絕望的迴路。在兩人相遇的每條時間軸上,圓都結束了生命,而焰作為小夕事實上的後繼者,則將時間軸重置,因此她在原先時間軸上的的生命路徑也戛然而止。憑藉時間能力,她在小圓死去的每個時間軸都倖存下來,但早已精神疲憊;而小圓儘管肉體多次死亡,但每次重置後仍是原來的小圓。
故事接近尾聲時,小夕的無日期的一篇日記中還有另一處影射:
- 我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。
- 从那之后不知道过了多少天。
- 日期和时间都,在脑袋里失去了概念。
- ……
如果這段文字沒有泛黃的紙張作為背景,我們可能甚至會誤認為這些話出自焰,因為焰也不再計算她重置過多少時間軸了。
還有更顯的:《海邊的緞帶》劇情中,焰追着被圭的鬼魂附身的圓跑,跑到達海角後,就被吞沒在一片漆黑的空間中,這個空間中的時間並不流動,只是重複着同一個時刻。在那裏,她試圖停止並不存在的時間流動,而被「小圓」取笑。這顯然是在影射小焰在《魔圓》反复循環同一時間段,卻未能拯救小圓。小圭附身的「小圓」也提議讓小焰在這一怪異的時空中永遠和她在一起,而小焰斷然拒絕,因為她無法接受這樣一個虛假的世界。顯然這又是一處影射。但我們知道在《叛逆的故事》中,小焰確實接受了一個某種意義上虛假的世界——這個變化意味着什麼?
《海邊的緞帶》和《魔圓》兩個故事畢竟不全一樣,使它們不一樣的一個因素是《魔圓》有魔法,而小夕和小圭沒有魔法。雖然小圓死後小焰可以重置一切,但小夕和小圭都沒有永遠維持現狀的能力。
不少圓廚的解讀認為,曉美焰的人物設定可能化用了《浮士德》的名句「停一停吧,你真美麗!」(Verweile doch! du bist so schön!)。儘管和日本文化並無淵源,來自西方的這句台詞和來自遠東的「物哀」,背後的理念或多或少是共通的。其實,既然《魔圓》是日本動畫,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,它受到日本「物哀」文化的影響多於受到《浮士德》的影響,而後者更像是被「挪用」了。
後記
首先,感謝你能夠讀完本文。
這篇東西或許寫得有點囉嗦。我用約五天時間完成了這篇解析,不過是用英文撰寫的,發佈在了魔法紀錄英文Wiki。此後很長一段時間,因為忙於學業等事情,我就將其擱置了。2022年春節前,在做完期末作業和其他事情後,我終於有空,乃用半日時間將其譯為中文,並調整了一些論述。在我心目中,《海邊的緞帶》是《魔法紀錄》劇情中的最好的活動劇情——也許空前絕後了。讀完劇情的時候,我幾夜都難以入眠——並非鬧鬼可怕,而是這個悲劇和其中的「物哀」之情揮之不去、魂牽夢縈。
雖然本文是試圖證明《海邊的緞帶》並非恐怖故事,但可以理解,並非每個人都能欣賞這種類型的劇情。儘管如此,我想引用(挪用?)一段《聖經》經文給這篇文章收尾:
- 「在愛裏没有懼怕」(約翰一書4:18)